返回列表 发帖

[口语] 如何玩转美国历史同步课课堂

  本文作者李飞舟,北京新东方美高精英计划教师,主要教授:托福口语、美国历史同步课、OWE美国小学同步课,四年留学经历,对英语教学有深入研究。
  在美国读高中历史,尤其是美国史,不论是作为社会科学课里的一部分,还是独立出来的一门课程,都是必修内容。所以,即将前往美国读初高中的孩子们都将面临历史课程的学习。这对于大部分没有国外学习经验的学生们是个不小的挑战。
  1
  历史同步课的意义是什么?
  与国内不同,美国的历史课堂更强调形成观点,也就是论证的过程,这是因为美国的人文学科教育鼓励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有筛选信息、合理推测和笔头呈现的能力,而这在国内大部分的小学和初中都不是课堂的重点。
  其次,10年级前历史课程的学习与AP、IBDP等课程体系的历史教学考试的思路一致,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打好基础并过渡到更高难度;再加上SAT阅读部分中常常以美国历史事件作为文章背景,  提早进行与美国课堂难度对标的历史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如何利用同步历史课堂促进有效率的学习?
  为了培养上面提到的美国中学历史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我把内容、难度与美国中学历史教学对齐的历史同步课堂划分为三个部分:介绍背景信息与事件经过、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符合本能与逻辑的结论、总结与归纳。
  掌握事件的时间框架和过程是学习历史的基础。目前北京新东方同步课所使用的Access系列教材,对于美国史与世界史的覆盖得很完备。这套教材被ESL系统所使用的教学材料,专门为非英语母语学生编写文章。难度适中,易于理解。
  当然,教材上的知识点只是课堂中的一部分,鉴于标化历史考试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史实和事件的考察越来越多,我还会在课上结合其他美国历史标化考试的备考材料,比如《the American Pageant》来补充一些历史人物与事件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上的讨论往往是每堂课最有趣的部分,我总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可以全然认为南北战争是弊大于利的错误,或者杰克逊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总统。每个人都被允许自由地发表意见。这部分的重点在于每个学生必须阐明自己的论述的过程,论点在展开上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否是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的。
  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观点往往很极端,这时我会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和视角来针对论证的断裂进行提问,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走进当堂课所要讲授的构架之中,这样学生理解和吸收的效率,远大于直接给出结论。
  历史的发展总有很多重复与循环,比如美国在外交政策上从建国初期的以自保为目的的独立主义政策,到禁止欧洲列强在美洲殖民的门罗主义,再到二战后向欧洲扩张影响纵深的马歇尔计划,这其中的自保-扩张的发展顺序,不仅符合本能和常识,也能在其他国家或个人身上观察到。
  这个规律看似简单,但是要理解这个规律的普遍性存在是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总结归纳的。从这条规律出发,理解起地区冲突和冷战这种强权对峙的局面的必然性以及相应的国际关系形态就比较轻松了。
  作业设置上,我除了会留一些补充介绍历史背景的阅读材料外,还会让学生写一篇以课上讲解过的话题为题目的essay,让学生叙述历史事件经过并复习思路的展开过程。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因为标化考试绝大部分是选择题和论述题,相应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3
  有什么推荐的材料吗?
  说到推荐的历史学习材料,平时能多读些杂七杂八的各路原文文章自然是好的,但是考虑到学生在国外的繁重课业,我对阅读材料上的建议是少而精。
  这里推荐两本备考材料:
  美国史部分,我认为《AMSCO's United States History》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本书比较有条理地梳理了美国史上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世界史部分,我比较推荐《Traditions & Encounters: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 Past》,这本书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事件的选取非常有代表性,而且视角在于各个不同族群本身的特性与交流的结果,非常符合世界史的叙述逻辑。
  李飞舟老师有话讲:
  历史是循环的,但是每个循环的细节有所不同,考试需要做到的是掌握循环的特点,以及每次循环下的细节之间的联系的不同,在经过思维上的训练之后,都可以相对比较有把握地准备考试,而不是一味地背诵所谓靠谱的答案。

说到美国历史课的知识点,其实捋清楚轮廓、掌握几个关键点,也不难。

羊羊羊为大家分享下美国历史的学习,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词,相信大家会对美国史的轮廓有个清晰的记忆。

关键词:年代(数字)

15000年前,古印第安人从亚洲迁徙到北美大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渐渐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东海岸的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便是现代美国的起源。

七年战争后,大不列颠王国与这里的殖民地矛盾越来越深,具体表现如“波士顿惨案”“波士顿倾茶事件”等,最终导致1775年爆发的美国革命。1783年,战争结束,13州(合众国)正式脱离大不列颠王国。在此期间,《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人权法案》等重要立国文献问世,其价值观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9世纪,美国通过强行移置或屠杀原住民部落、征服及购买手段大幅度扩张领土。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内战使合法的奴隶制度终结。一战后,美国开始成为一个全球性军事力量。 尽管1930年代美国经历经济大萧条,但二战的胜利使其崛起为超级大国。经过数十年冷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关键词:立国文献

几份立国文献体现出美国的重要价值观,如自由、民主、法律等,这些思想或信仰始终贯穿美国主流媒体文章,所以SAT阅读理解中经常会涉及这类内容。作为考前准备,考生应对这些文献内容和所含思想非常熟悉和理解。

五月花号公约(节选)
By virtue hereof to enact, constitute, and frame, such just and equal laws, ordinances, acts, constitutions, and offices, from time to time, as shall be thought most meet and convenient for the general good of the colony; unto which we promise all due submission and obedience.

译文: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并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宪章与公职,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独立宣言》(节选)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them,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That whenever any form of government becomes destructive of these ends, it is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alter or to abolish it, and to institute new government, laying its foundation on such principles and organizing its powers in such form, as to them shall seem most likely to effect their safety and happiness.

译文: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

关键词:演说(辩论)

SAT官网上,公布有阅读测试中美国历史部分的考查方式。它包含两种:一种是前面所提到的立国文献,另一种则是全球重要对话,比如在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的演说,而且通常用辩论双方持不同观点的演说进行对比。而后者是SAT更常考的方式。

演说主题通常会围绕历史上几个当时争议较大的事件,如废奴运动、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著名演说会运用看似简单的词语巧妙展现出丰富的表达与深刻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现象。

例如: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

其中“of、by、for”三个介词用词精准,体现出政府应具有民有、民治、民享的特点。

“熟词僻义”现象也会在演说中经常出现,如“stand”有表“容忍”义,考生应在平时练习时进行积累总结。

演说的句型运用也会与一般文章有很大不同,比如增强气势的叠言手法,可参考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再比如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分明喻和隐喻),可参考林肯所说的“自由州和蓄奴州联合起来的联邦宪法如同一座裂开的房子”。


其实,大家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著名演说,熟悉这种“激烈热情”“具有美国特点”的表达方式。

提前学习,多多熟悉,你会发现美国历史考试也不是想象中的难哦!

领头羊教育期待大家更好地开启留美生活!
微信:Young-leader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