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比利时] 【比利时投资移民】国际机构林立的比利时

欧盟总部比利时

欧盟总部比利时:
欧盟如今拥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等28个会员国和24种官方语言,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欧盟的建立不仅加速了欧盟成员国之间一体化的进程,也促进了成员国内部经济发展和欧洲整体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的28个成员国分布图
▲欧盟的28个成员国分布图
作为欧洲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它的总部却不在法国、德国等欧陆大国,而是设置在小国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在欧洲的众多大国和众多历史名城中,为什么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欧盟的总部?
一、比利时:欧盟元老国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场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不仅让德意等战败国遭到重创,也让英法等传统大国受到了严重削弱。随着欧洲各大国的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
战后,过去由欧洲主导的国际格局,也被美苏的两极格局所取代。
  
▲战后惨遭战火破坏的欧洲城市
▲战后惨遭战火破坏的欧洲城市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由于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立,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战后的对手。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在全球各个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博弈。
  
▲战后美苏欧洲争夺势力范围的漫画
▲战后美苏欧洲争夺势力范围的漫画
在美苏的全方位博弈中,欧洲成了主战场,欧洲西部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而东部则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西欧各国不仅仅在二战中实力被普遍削弱,战后更是出现了各种经济危机。
在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才逐渐度过危机,因此,他们在战后初期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苏对峙的示意图,红色为苏联势力范围
▲美苏对峙的示意图,红色为苏联势力范围
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他们意识到了,要想真正摆脱经济和政治上对美国的依赖,以及对抗苏联的敌意,必须联合起来组建经济政治实体。
其中,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小国在地理上是邻国,又夹在英德法之间,他们最先采取了抱团的方式以争得自己的地位。
  
▲荷比卢联盟(深绿色部分),他们因为夹在英法德丹之间,需要抱团取暖
▲荷比卢联盟(深绿色部分),他们因为夹在英法德丹之间,需要抱团取暖
1948年,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建立了旨在免除关税,开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贸易经济同盟,这被认为是欧洲战后走向联合的开始。三个小国建立起来的经济同盟力量弱小,要想实现欧洲的联盟就要把经济大国、强国拉进来才能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同盟。
这就要处理好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了。1950年,时任法国外长的舒曼提出“舒曼计划”,主张把当时德法重工业的基础煤炭钢铁联合起来,建立一个煤钢联营共同体。该计划得到了法、意、德、荷、比、卢的支持。1951年,6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
建立煤钢共同体是欧洲国家联合的第一步。但各国之间的关税障碍,不同的进出口门槛依然阻碍了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的交流互通,仅仅建立煤钢共同体是不够的。
当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尝试取得了成功之后,6国外长决定把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8年,西欧6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和原子能共同体。
在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西欧实现了进一步合作。
  
▲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欧洲经济、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57年,《罗马条约》签订,欧洲经济、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有把煤钢、经济和原子能三者联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欧洲联合。
在比利时外长吉恩-瑞伊的推动下,1967年,6国外长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统一。自此,欧共体成立。
  
《布鲁塞尔条约》签订,西欧6国建立欧共体
▲《布鲁塞尔条约》签订,西欧6国建立欧共体
从荷比卢经济同盟到欧共体建立的近20年,比利时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也是欧盟的创始国和初始会员国之一。这就为欧盟选址定在比利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二、平衡大国关系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能够成为欧共体总部所在地,除了比利时的创始国地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平衡大国关系的需要。
如果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总部放在某个大国境内,那么该国就有条件对其加以影响。而该组织内一旦拥有多个大国,且总部放在某个大国境内,势必会引起其他大国的不满,这样反而不利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欧共体的六个创始国中,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是三个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其中,法国是欧洲大陆的传统强国,比德国、意大利的大一统历史要久远,而且法国是战胜国,在战后的地位非常高。
戴高乐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法国作为欧洲的领导者。
在戴高乐看来,西欧6国当中,意大利影响力不足且是战败国;德国虽然经济实力强劲,但战败国的地位让它领导欧洲名不正言不顺。比、荷、卢又是小国,谈不上领导地位,欧共体的总部应该放在法国。
  
▲戴高乐认为面对美苏在欧洲的争夺,欧洲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为主导
▲戴高乐认为面对美苏在欧洲的争夺,欧洲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为主导
戴高乐的野心很快引进了德国、意大利的警觉。德国和意大利担心法国重新控制欧洲,话语权下降,因此坚决反对把总部放在法国。当时二战的阴影尚未散去,因此,其他国家又担心把总部放在德国和意大利,德意会借助欧共体重新控制欧洲。
为了平衡西欧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就成为了欧共体总部的候选地之一。相比于德法意三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是小国,他们很难控制欧共体进而对欧共体施加影响。
1967年,西欧6国外长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总部设置在了布鲁塞尔。
欧共体进行了三轮扩军后,欧共体从6国变成了12国。1991年,欧共体12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该条约生效。这就意味着欧洲正式从欧洲共同体向欧洲联盟转变,欧洲联盟取代了欧洲共同体,成为了一个经济、政治实体。
  
▲欧共体12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诞生
▲欧共体12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诞生
虽然名称上经历了欧共体到欧盟的变更,成员国也由最初的6国到今天的28国,但是布鲁塞尔自1967年被确立为总部以来,就从来没有变过。
  

▲欧盟总部大厦
▲欧盟总部大厦
法德之前争取总部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却在其他机构的设置中作出了妥协。这就形成了尽管欧洲联盟的总部设置在布鲁塞尔,但非所有的欧盟机构都在布鲁塞尔的局面。比如欧洲议会总部设在了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欧洲央行总部设置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欧洲议会总部:法国斯特拉斯堡
▲欧洲议会总部:法国斯特拉斯堡
三、比利时凭优势胜出
从1967年成立欧共体到现在的欧盟,布鲁塞尔始终是这个组织的中心。欧洲各国选中比利时作为欧盟总部的所在地,还是基于其重要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选择。
首先,比利时位置相对适中。它地处西欧的十字路口,在战争年代,它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和平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比利时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可以作为桥梁沟通各国。
  
比利时处于西欧各大国的十字路口,在和平年代又处于各大国保护之中,是相对安全的中心
▲比利时处于西欧各大国的十字路口,在和平年代又处于各大国保护之中,是相对安全的中心
在欧洲共同体成立的时候,正值美苏冷战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荷兰的国土虽然有4万平方公里,略微大于比利时。但是荷兰的国土面积中,四分之一的国土在海平面以下,全境为低地。
  
荷兰虽然也处于西欧的十字路口地带,但是它全境海拔较低,容易被攻破
▲荷兰虽然也处于西欧的十字路口地带,但是它全境海拔较低,容易被攻破
当苏联军队入侵时,一旦把欧共体总部放在荷兰,那么总部将很容易被攻破。与荷兰相比,比利时的地形相对较高。虽然西北部也是以平原为主,但东部的阿登高原可以作为防御阵地,防止敌人入侵。
  
比利时东南部的阿登高原地区,可以作为防御阵地
▲比利时东南部的阿登高原地区,可以作为防御阵地
其二,在欧共体创始三国中,卢森堡国土面积太小,只有0.2万平方公里,属于袖珍小国,人口只有60万。如果把欧共体总部设在卢森堡,卢森堡可能难以难以承担国际会议等大型项目。比利时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000多万。相比卢森堡,比利时更具有承办国际会议的能力。
  
卢森堡(深绿)太小,很难承担重任
▲卢森堡(深绿)太小,很难承担重任
其三,比利时不仅仅地理上是英法德的十字路口,在文化上也是西欧的十字路口。拉丁文明和日耳曼文明,以及基督教的两大派别—天主教和新教都在这里交汇。
地处大国地理和文化十字路口的比利时,历来是大国争夺的目标。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规定了比利时并入荷兰。但人为的统一反而使得矛盾加剧,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的声音从未停止过。在经过了20多年的抗争后,1839年,为了在这一地区维系欧洲的平衡,欧洲列强同意了比利时独立。
  
183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民起义,反抗荷兰起义的油画
▲183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市民起义,反抗荷兰起义的油画
独立之后的比利时以首都布鲁塞尔为界,北部为弗拉芒大区,居民讲荷兰语。南部为瓦隆大区,居民讲法语。因此,比利时形成了荷兰语和法语并立的局面。
首都布鲁塞尔成为了荷兰语与法语双语并立的城市。欧盟将总部设置在布鲁塞尔,就不愁双语甚至是三语人才,对于一体化的欧洲来说,交流起来就更加便利。
  


比利时语言分布示意图,南部为法语区,北部为荷兰语区,首都布鲁塞尔为双语区
▲比利时语言分布示意图,南部为法语区,北部为荷兰语区,首都布鲁塞尔为双语区
从欧共体到今天的欧盟,从最初的6国到今天的28国,虽然欧盟在半个多世纪有过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却在总部和机构的设置上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推动着欧洲向着一体化的方向继续前行,也让世界听到了欧洲的声音。
更多移民咨询 133-2451-1317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