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让孩子使用手机,到底该不该?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为生活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人们似乎是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但是对于青少年的学生来说,手机到底该不该使用,又该如何使用呢?许多学生和家长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分歧,从而影响了亲子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法国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在今年九月份采用了立法的形式,禁止15岁以下的儿童在学校使用手机。其实在我国,许多学校也是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的,不少学校为了防止学生在上课期间偷偷使用手机,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一进教室就将手机上交,甚至有学校将信息屏蔽了。
  所以对于学生能否在学校使用手机,大体上是不能的。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似乎没有理由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但是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家长们一方面是担心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网络世界中,充斥了各种消息,担心孩子会接触不良的消息。此外,他们还担心孩子会通过网络谈恋爱等。因此,许多家长和学生就手机使用问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最终出现了矛盾。
  其实,家长的担心也不是毫无道理的,确实,由英国手机保险公司MobileInsurance.co.uk对 2314名18岁以上手机用户进行了调查发现:每个手机用户平均每年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达到23天。调查结果是平均每天使用手机90分钟,也就是每年32850分钟,即22.8天。一个人的一生在手机上花的时间大约是3.9年。并且由于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影响到学习成绩,甚至的身体健康的事件数不胜数。
  为何我们的孩子会如此难以经受手机的诱惑呢?
  这可能是许多家长比较关心的。当然这与手机自身有关,可以有游戏的娱乐刺激,又有各样视频文字的吸引,还可以发表言论博人眼球,也是与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交流的媒介。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当我们认为孩子“手机成瘾”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成瘾”了。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有自控的能力,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什么时候不玩,但是孩子不行。确实,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缺乏一定的管束能力。可从使用时长这一方面来看,孩子是否真的手机成瘾,还需要进一步澄清,不能随便贴标签。另一方面,家长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以身作则了,因为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从家庭习得的。如果一家人聚在一起,家长都在玩手机,孩子能不玩吗?并且孩子习得的不只是有样学样地玩手机,他们会认为一家人在一起,玩手机是被允许的。甚至跟他人在一起,玩手机也是可以的。
  其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许多家长可能还用手机去哄孩子。记得有一次在地铁上看到一个父亲带着一个小姑娘,因为小姑娘长得挺漂亮的,所以就不禁多看了几眼。只见上车之后,父亲站定,小姑娘就直接将手伸到了父亲的裤兜里,从里面掏出来了一个手机。父亲发现后将手机从其手中拿走了,小姑娘立马一副要哭了的样子。父亲可能顾及到车上人较多,就妥协了。最后,小姑娘含着两滴未流出来泪水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手机屏幕。这样的事例并不在少数。这些孩子从小就习得了一个观念,只要自己一哭,爸妈就会来哄他们。下次想要玩手机的时候,哭就可以了。并且,在她的认知里,玩手机是很正常的,可是长大了之后,为什么反而不能玩了呢?此外,还有一些家长会用手机、平板、电子产品作为奖励,导致孩子将学习这件事目标化,物质化,反而减少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从手机中挣脱出来呢?
  首先,可以跟孩子商定手机使用契约,其中包括:
  1. 手机的用途:是用来查资料的,打游戏的,跟朋友沟通的还是其他的用途;
  2. 规定使用的时间:每周能玩几天,每次的时长是多少?
  3. 商定好遵守以上承诺的奖惩措施:比如说遵守规定,可以额外增加玩手机的一次机会;如果没有遵守规定,可以减少时长。但是不能将增加玩手机时长作为其他进步表现的奖励,包括成绩进步,在学校受到表扬。
  其次,增加亲子沟通的活动和时间。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一到家就玩手机,不跟自己交流。不妨回想一下,平时一家人是否有真正静下来沟通的时候,不准玩手机,也不是看电视,而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而且这种聊天的形式不是说教,不只是围绕学习的“批斗会”。自从孩子上学,很多家长就不会聊天了,平时问孩子都是作业做完了没有,考试考了多少分,学习怎么样了?一回家就要面对这样的“拷问”,不找点东西转移注意力岂不是太难熬了?
  第三,培养日常兴趣爱好、合理规划时间。
  如果孩子有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说打球,跑步,或者学吉他自弹自唱等等,把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即使想要玩手机也没有多少的时间,甚至他都不想把时间花在手机上。所以家长不妨把注意力从学习上分散一些出来,找到孩子其他的兴趣点。生活的乐趣多了,手机的地位自然也就下降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很多的行为都是从家庭里习得的,甚至这些行为会影响到他后面的为人处世。对于手机这件事,如果家长与孩子约定好了使用的规则,就需要自己先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有课程的任何疑问,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专业老师会为您答疑解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