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将至,国际学校或者公立学校国际班(以下统称国际学校)的同学们要纷纷返校开学,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如何高效学习,让校内GPA和标化考试双丰收,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不小的难题。下文北京新东方甄震老师将与大家分享实用的学习方法,以供参考。
预习
一堂课45分钟,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学生们真正能集中注意力时间十分有限,尽管人和人注意力集中程度有索差异,但大致在15到30分钟不等。这15到30分钟时间必须用来听课堂难点内容。为了能集中精力听难点,课前预习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国际学校的任何科目,都推荐先速读一遍相应章节。记住本章节讲了什么,有几个概念,列出章节的大纲。为了帮助阅读理解,可以将课本中的高亮(highlights)部分画一下,尝试去理解其中内容。如果有问题,不要紧,做好标记,上课老师教授到相应内容的时候,注意记录笔记和发问。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可以提前背诵并掌握发音,这样可以在上课听课的时候不至于雨里雾里。
例:可能会发生在某生物课的概念讲解,关于光合作用的——“In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the proteins that gather light for photosynthesis are embedded in cell membranes. In its simplest form, this involves the membrane surrounding the cell itself.[20] However, the membrane may be tightly folded into cylindrical sheets called thylakoids,[21](摘自wikipedia)
如果不能提前掌握photosyntheic(光合作用的), cell membranes (细胞膜), thylakoids(类囊体) 这几个学科词汇,听起老师讲解来必然满头问号。提前预习,掌握一些学科词汇,这样在听课的时候,障碍会少很多。注意力也可以从想这个词汇到底啥意思啊转移到这个概念的理解上来。
课堂参与
在做好预习工作之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诸如发言和参与讨论,也十分重要。如果是外教教授的科目,课堂参与尤其重要。(尤其是你以后还想找某教授写推荐信)
插一些题外话,很多同学都会在临近申请的时候去找外教老师写推荐信,而理由都很直接,我在某某课拿了A+,所以老师要给我写推荐信。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荒谬的逻辑。为什么你考得好就给你写推荐信?人家和你又不熟。外教给人写有深度的推荐信初衷,多半是因为这个学生课堂上下都积极参与,且拿了好成绩。为了给外教留下积极印象,课堂上多参与,和教授混熟,到时候你开口的时候人家也知道你是哪号人啊。
有些同学可能担心口语和英语表达,而不敢张口。我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本身在高中阶段,大家英语水平都差不多,而上课积极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好的锻炼。你到了大学里,或者参加工作,还有多少次让你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抓住每一堂课发言的机会,充分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积极参与进课堂,也可以间接锻炼自己的公众讲话能力。
复习
进入国际高中后,从高一开始学业压力就很重,要学很多科目的内容。指望在期中和期末突击复习,往往会顾此失彼,取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平时做好复习工作。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如果学过的内容,不经过刻意的复习,记忆程度会在一段周期后呈现指数下降,无限趋近于零点。
每天在自习时,不要着急去完成布置的作业。先每科花10到15分钟去梳理下当天老师讲过的内容。要做到,能够在纸上写出今天课的主要内容,和分支知识点,如果理科的内容,要能够熟练写出今天学习的相关原理和和公式,文科内容需要能够列出今天讲评过概念或历史事件。相信我,你先每科花10多分钟进行复习,再去写作业,一定会效率更高。
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
几乎所有学校的老师都有自己办公时间(Office Hour),用来回答同学的问题。部分学校还有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帮助同学修改论文。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助力自己的学习。
对于去老师的办公室时间,我的建议是一定要预约,确保不白跑一趟。另外,在去办公室找老师之前,列清楚自己的问题。避免询问过于笼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进行聚焦,诸如不要问我如何才能在期末考试中拿满分这样假大空的问题,而是将问题聚集在具体的知识点上,以便让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及时给你做出高效的解答。
对于有写作帮助中心的同学们,不要仅仅把写作中心当成给你修改最基础的语法的地方。拿着一篇自己草草写完的文章就去预约修改,通常收获不到什么东西,只是苦了帮你修改的人,纠正一些很低级的语病错误。建议,先自己把文章进行1到2次的全文阅读,改出诸如拼写和时态的语病,标注出一些自己不太确定的表达,在参与修改的时候积极和老师询问,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